继胖东来“商业温度”的探索之后,陕西省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再启新程。8月12日上午,学员们走进全球肉制品龙头——双汇集团,开展了一场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深度体验。通过实地工厂探访、与专家深度对话、交流学习,学员们沉浸式探寻“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协同模式,为陕西乡村产业振兴寻找可借鉴的“双汇密码”。


全链解码:从“一公斤猪肉”看产业化革命
在双汇震撼的智能化屠宰分割车间,“头雁”学员们见证了科技如何重塑传统农业:毫秒级精度的自动分拣机器人,在日处理超2万头生猪的生产线上,高效完成200余种肉品的精准分类;“零损耗管理”理念下,生物制药、肠衣加工等副产物深加工链条,真正实现了“一头猪吃干榨净”;全程冷链与溯源体系无缝衔接,-18℃的强大物流网络覆盖全国,一枚二维码即可追溯至生猪的源头养殖基地。这堂生动的“一公斤猪肉产业化”课程,让学员们深刻理解了工业化、智能化对提升农业效率和价值的巨大推力。

对话龙头:双汇模式的三重赋能启示
双汇集团负责人向学员们分享了核心赋能经验:一,基地联动,“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模式辐射30省,统一供种、饲料、防疫、收购,带动500万农户稳定增收;二,标准破局,1986项涵盖生猪体重偏差、冷藏车温度波动等细节的严苛生产标准,为学员们思考“陕西羊肉”“关中黑猪”等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清晰路径;三,渠道革命,依托全国百万零售终端的“冷柜战略”破解生鲜“最后一公里”,同时以预制菜品牌“筷乐星厨”年销30亿的爆品逻辑,为农产品深加工开辟了广阔市场。

学员们深受触动,收获丰盈,感慨道,“双汇将工业的精密思维注入农业,把一头猪的价值挖掘到极致,这种‘零损耗’和‘高附加值’的理念正是我们陕西农产品加工急需补上的课。” 更多学员对标准化和渠道建设有了全新认识:“1986项标准不是冰冷的数字,是品质和信誉的基石;百万终端和预制菜模式打开了我们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思路,尤其是解决生鲜损耗和提升附加值方面。”

“双汇的核心启示在于——乡村振兴必须用工业思维锻造农业价值链,这正是我们‘头雁’必须带回陕西、点燃产业升级的火种!” 这场与双汇产业链“魔方”的深度碰撞,聚焦“产业硬度”,为贯通陕西优质农产品生产端与广阔消费端积蓄了澎湃动能,一场乡村产业革命的新图景正在三秦大地孕育。
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
村干部(农民)发展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