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组织参加国家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2025年培训项目的通知。经过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审核,我校获批了五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培训项目。
项目一:职业院校“五金”建设路径与实践。本项目创新“五结合”:推进金专业与区域产业结合,构建专业群协同新模式;金课程与现代技术结合,推动内容与方法创新;金教师与企业技术结合,提升“双师型”能力;金基地与校企合作结合,打造产教融合平台;金教材与技能标准结合,对接岗位需求。项目二:职业院校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能力提升。本项目亮点在于产教深度融合: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培训,教师全程参与实践,无缝对接产业需求。 双师协同教学:高校专家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授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拓宽教师知识视野与技术应用能力。成果导向培训:以实际教学成果产出为目标,完成教学改革方案等成果。项目三:职业院校“人工智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与实践。本项目创新“三结合”: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结合,形成数字化赋能教学的新模式;数字化课程与智能教学工具结合,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智能化升级;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与企业实践经验结合,增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教学体系。项目四: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本项目创新“四结合”:实施政校结合、校际校企结合、个人团队结合、团队建设与教学创新结合,形成创新团队建设新模式。同时彰显“四突出”:教育教学与地方经济融合,突出示范引领;教师发展与创新团队建设融合,突出建优扶强;校级与国家级创新团队建设融合,突出协同创新;创新团队建设与“三教改革”融合,突出促进改革。项目五:职业院校教师一流核心课程建设能力提升。本项目的亮点在于“两化赋能”,彰显核心: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递次改革的制度基础上,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形成信息化赋能、类型化发展相互融合的鲜明特色。
本次申报的五个项目同时获批,是对学校基地建设和培训水平的充分认可。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培训方案,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确保培训内容紧跟产业发展前沿。同时,学校还将深化产教融合,积极与企业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为参训教师提供沉浸式、场景化的学习环境,助力教师提升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此外,学校将建立完善的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对培训过程和效果进行全程跟踪评估,及时收集参训教师反馈,持续改进培训模式,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品牌项目,为全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贡献“杨职力量”。


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
村干部(农民)发展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