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媒体聚焦 中国成协高校继续教育专委会发布】继教观察!挤掉学历泡沫:人工智能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脱虚向实之路

2025年02月25日 11:54  点击:[]


在近日召开的民营经济座谈会上,国家领导人与企业家共商实业兴邦大计,这场"务实主义"的对话映射出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和发展契机。当目光转向高等继续教育教育领域,从202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职成〔2022〕2号)已整整过去两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同样面临类似的转型命题——如何挤掉注水文凭的虚火?在人工智能重塑职业生态的当下,构建起"教学-能力-就业"的智能时代新价值闭环。




1

学历通胀下的结构性矛盾

图片



根据2023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含网络教育)的招生规模约为608.91万人,在籍生规模1748.2万人,接近于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半数。但繁荣背后暗藏隐忧:某在线教育平台调查显示,68%的用人单位认为继续教育学历存在"注水"现象,仅有23%的企业愿意为这类学历提供岗位晋升机会。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坦言:"部分专业沿用十年前的教学大纲,教师把面授课程录成视频就完成'数字化转型',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模式难以适应当前时代需求。"



2

人工智能催生教育模式重构


随着DeepSeek等生成式AI的突破性发展,中国已进入全面迈向人工智能场景下的各行业重塑阶段,AI必将解构传统教育的时间与空间边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腾讯合作开发的"AI导师系统",通过分析学员的岗位需求、知识图谱和学习特征,动态生成个性化课程包,使课程匹配度提升40%,学习效率提高35%。浙江某制造企业引入AR实训系统后,工程师继续教育的故障诊断准确率从72%跃升至89%。这些案例揭示:AI不是替代教师,而是重构"教-学-用"的全新智能生态链。


3

产教融合的实践突围


在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中,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学分银行'试点实现校企课程双向认证,经认证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高校进修可减免最高20%高校专业课程学分。据监测数据,在这种双向认证机制下,完成认证学员年均薪资增幅达22.7%,较传统模式提升9个百分点。国内某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的工业互联网微专业,通过70余个企业真实项目教学模块,学员在参与智能产线实践中完成学业,这种"做中学"的模式实现毕业生起薪较同校同类专业高出超20个百分点。


4

质量革命的三重突破



一是要打破"围墙思维",实现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字节跳动共建的"智能媒体实验室",把短视频审核、AI编剧等前沿岗位需求转化为教学标准,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学习路径;


二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上海开放大学通过企业大数据分析,每年淘汰15%过时专业,新增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兴方向,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三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推出的"能力护照",不仅记录学分,更追踪学员的代码贡献量、项目解决率等实操指标,这种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站在智能革命的临界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已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关乎亿万劳动者职业命运的社会工程。当民营企业用"硬科技"夯实实业根基时,教育领域同样需要来一场"挤泡沫、强筋骨"的质量革命。唯有让每个学分都承载真实能力,每张文凭都对应切实价值,继续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充电站"。这场转型或许会带来阵痛,但正如制造业走过的升级之路,褪去虚火的教育生态终将孕育出更具韧性的发展动能。





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

村干部(农民)发展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下一条:【媒体聚焦 生物工程分院发布】喜报|我院获批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省级训练基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