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媒体聚焦 人民网发布】种养殖大户马仲春上学记

2024年10月15日 16:11  点击:[]

种养殖大户马仲春上学记

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
2024年10月15日09:11 | 来源: 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一有时间就要跑到500公里外的杨凌去上课——只有初中文化的马仲春,人到中年,却成了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马仲春,家住陕西省北部小城靖边县,干养殖才七八年时间,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养殖大户。

马仲春去上学的杨凌,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牧业高等院校林立,科研院所集聚。

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先进的农牧业技术,再到各个农业高科技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操……每次上学,马仲春都要乘坐4个半小时的火车到西安,再中转去杨凌。

这样的上学路,马仲春一点儿也不嫌折腾。“奇怪得很,小时候不爱上学,现在特别爱听老师讲养殖技术、讲病害防治。”

培训老师在为马仲春(左一)讲解肉牛养殖相关问题。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2017年,马仲春从内蒙古嫁到了榆林,她的嫁妆颇具地方特色——24只羊。那会儿刚好赶上村里土地整合流转,马仲春就和丈夫承包了30亩地种玉米,又从姐姐家买回了3头小牛犊。

“种地原本为了解决牛羊饲料问题,没想到当年行情好,光卖玉米就挣了好几万。”马仲春回忆道。

庄稼能卖钱,养殖也红火。小牛长成大牛,母羊生了小羊,眼看着光景越来越好,马仲春的心劲儿更大了——回娘家借钱,去村里承包撂荒土地,要把种地养牛做成大产业。

“趁年轻折腾得起。”2018年秋天,马仲春赚到了第一桶金。养殖的肉牛增至8头,羊增加了70多只,200亩玉米产量迎来新高,年收入30余万元。

然而,事业刚有起色,家畜疫情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等难题开始接踵而至,马仲春感到力不从心。“我没啥文化,技术又跟不上。”马仲春坦言,牛羊有点小病她每次都得去找兽医,更怕遇到大疫病。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仲春得知靖边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设了养殖培训班,她马上报了名。一扇新的大门从此打开。

“刚开始听课特别费劲,啥都不懂,可只要知识学到手就是自己的,我就硬着头皮学,不懂就问。”上课专心听讲,下课认真复习,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操培训,马仲春都挤在最前排。培训结束,她被评为了“优秀学员”。


马仲春(右一)在一家肉牛养殖企业里观摩学习。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2018年冬天,马仲春家的一头小牛两蹄向前,耳向下,鼻子很红,气喘吁吁,体温上升,看起来病得不轻。“老师曾讲过这样的病例。”马仲春赶紧从兽医站买回一些药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牛打了几针,没想到小牛的病被她自己治好了。


马仲春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发言。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国家不断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尝到培训“甜头”的马仲春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在榆林学习电子商务,在杨凌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山东观摩先进养殖企业,到宁夏进修农业农村主体人才培养……马仲春到处“蹭”课,不断“充电”。


马仲春参加培训获得的荣誉证书。受访者供图

通过不断学习,马仲春逐渐成为当地农户争相请教的“土专家”。2020年以来,她先后被认定为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评上了农技员职称,又当上了靖边县的科技特派员,被评为“田秀才”。

与此同时,马仲春自家的种养殖也渐渐形成了规模。她拥有了自己的农场,羊群规模扩大到500多只,肉牛增至60多头。两口子忙不过来,又长期雇了3名员工,人均月基本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她家的玉米种植面积也扩大到了600余亩,流转5户无经营能力农民土地,每年平均为农户带来1万多元的纯收入。

“十四五”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2022年,农业农村部会同中组部、财政部启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项目计划全国每年培育2万名“头雁”,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一支10万人规模的“头雁”队伍,带动全国6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

马仲春在自己的农场。受访者供图

这回,作为陕西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学员,马仲春又要到杨凌去“上学”了。


马仲春参加陕西省“头雁”农民培育班。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大家是‘领头雁’,要带动、要辐射,要联农带农。你们负责品牌建设和销售,生产环节交给农户,实现双赢才能越做越强。”开班仪式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院长黄璞的一番话说到了马仲春的心里。

“这事我早就在琢磨,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次的培训又来对了!”边学习边实践,马仲春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产业带动上。


马仲春到养殖户家里给羊作疫病防治检查。受访者供图

从带动周边农民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新模式到定期为农户做好牛羊疫病防控防治工作;从普及滴灌技术到鼓励农户以农家粪肥促田增产……如今,“头雁”马仲春的“雁阵”已经吸纳了32户养殖户,产业规模达到了3000多亩地、五六百头牛和几万只羊,规模最小的养殖户也养了200多只羊。马仲春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商标——“仲春牛羊肉”正在注册中。

截至目前,陕西省已经有1206名像马仲春这样的“头雁”学员经过精心培育,开始在“带动农民、助推产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项目带动,创新培育模式,陕西走出了一条模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农民教育培训路子。

秋日的午后,空气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马仲春刚刚结束了“头雁”项目第三阶段的学习。“跟着党和政府走,我非常有信心。国家有‘五年规划’,今年我也要给自己定一个‘五年规划’,争取到第五年,我们这个集体的营收纯利润能达到这个数。”马仲春向着记者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百万吗?”

“哈哈哈哈,一千万啊!”


来源:人民网



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

村干部(农民)发展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上一条:【媒体聚焦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发布】培育高素质农民就是培育农业未来 下一条:我校承办的2024年国培项目职业院校校级领导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南京开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