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文件指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完成两大历史任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给三农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如何正视困难、共克时艰,变不利于有利,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新冠之疫及疫情下的困惑
(一)新冠病毒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的,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该冠状病毒所导致的疾病命名为2019-nCoV。
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人群普遍易感。
(二)疫情下三农工作的困惑
1、封城封路封村封社区的心理影响。在各地防控措施中,“封”对于阻断传染行之有效。这也给民众心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焦虑烦躁明显,打乱了规律、甚至有人对未来生活生计产生了担忧。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年之计在于春,确切的讲,在于早春,甚至相当一部分任务在于冬。疫情防控在阻断病毒传播时,也阻断了运输交通流、生产资料流、产品交易流,线下工作和生产实践基本难以实施。
3、受本次疫情影响,我国三大产业均将面临一定冲击。整体来看,农业领域受到的影响并不小小,第一产业中畜禽养殖业损失较重,尤其是禽类养殖。主要原因有:一是活禽市场关闭,消费大量减少,市场行情大幅下滑,养殖企业损失较大;二是受交通运输、检验检疫、需求下滑等影响;三是饲料厂停工停产,影响饲料供应。目前受影响最大的是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其次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来源于招商银行研究院
部分农产品尤其是蔬果出现短期供求失衡。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不同城市农产品供给状况出现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农产品滞销,缘于居家隔离措施,部分村庄设施设关卡,控制非本村人员进入,农产品经纪人队伍骤减,供应链不畅甚至暂时断裂,产品运不出村和生产基地。二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地方供给不足,部分食品价格有所上涨。
资料来源于网络
5、部分地区农资供应不畅,农村劳动力组织困难,存在耽误农时的可能。一是受交通运输,物流等因素影响,农资供应出现运输难、买卖难现象。二是农村防疫物资缺乏,尤其是口罩、消毒水等,农民对疫情有畏惧情绪,没有口罩等防护下不敢出门,加之村、社区鼓励农民居家隔离,农村劳动力组织出现困难,可能影响春耕的正常开展。
二、新冠疫情下的三农发展的对策和机遇
(一)对策
1、管理部门要树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的理念,两手抓两不误。加强管理和督查,对拦截仔畜雏禽及种畜禽运输车辆、饲料运输车辆、畜产品运输车辆、封村断路等行为,坚决予以纠正,保证农资、种苗、农产品的顺利运输。把农产品运输车辆纳入生活必需品运输保障范围,享受优先通行的政策。
2、着眼长远打算,加强农村防疫物资供应。当前农村的口罩、消毒水等物资极度缺乏,在优先供应重点地区防疫物资的基础上,逐步向农业农村倾斜,随着春耕的到来,广大农村地区逐渐恢复生产,要加强防疫物资供应,这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组织,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3、引导饲料、农资、种苗、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复工复产。地方管理部门在协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防止在企业复工时间上一刀切,加强农业生产开展和农产品供应保障,化解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矛盾。
4、及早恢复农产品农资购销体系。稳定经纪人队伍,构建供销数字大平台等产品供销体系,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关部门加强与超市、医院、政府机关等机构对接,疏通农产品农资购销渠道。
5、靠前解决涉农企业的现实困难。对因疫情严重受损的农业企业,各地要加强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在金融支持、稳定用工、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6、科技赋能,技术服务远程化。针对疫情防控要求,地方相关部门,要组织好专家,通过网络平台、自媒体、新媒体等形式把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运营方略等,灵活多样的传递到农民朋友和涉农主体手上。
7、不等不靠,主动谋划,减少损失。农民朋友、涉农主体,要积极谋划各项工作,做到身停脑不停,把各项工作列出来,找出解决办法,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机遇
疫情给我们的三农发展带来了思考。紧急情况下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何应对性变革,是我们应该痛定思痛的。比如农业生产方式的智能化、交易方式的线上化、基础设施的应激化、技术输出和赋能的远程化,都是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要深度思考和研究的事情。
1、“宅经济”变革产业生态,生活服务电商“C位”崛起,凸显发展机遇。疫情之下,上亿人次无法出游“买买买”,催生了“宅经济”的各种场景,其中买菜作为日常生活的刚需,从年轻人到老年人都存在购物需求。这种需求,可以延伸到各个方面,包括宅文化的精神需求、宅运动的健康需求等,前景可期。
北京地区的八个主要买菜APP及其特点
来源于网络
2、最后一公里,配送无人化是趋势。在科技驱动的作用下,使得我国整个农业产业也将迎来深刻的变革。人们买菜方式的改变,只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是用户追求线上化、场景化的核心诉求。不容忽视的是,物流配送仍然是待解难题,从超市分拣到送至用户手中,在疫情期间无人接单,缺少大量的配送人员,今后在整个农业产业链管理上,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加速无人配送的发展进程,使农业发展跟上“平台经济”的发展脚步,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生态的快速变革升级。
3、投入增大,政策机遇显现。
今年1号文件政策二十三条: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政策十七条: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乡村产业振兴,势不可挡。
4、乡村旅游康养业迎来发展机遇。融合发展的基于农业的,包括休闲农业、农业生产、康养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康养产业涉及农业、医疗、旅游、文化、体育等多项产业领域。是将康养理念注入到乡村产业中,通过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和相互补益,全面构建“康养+”的产业效应链。
5、基于中草药种植的大地景观,作为大健康+乡村旅游的新模式,将会有力助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可观、可赏、可药、可食的中药地景项目大有可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同时,它唤醒了国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安全责任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的变革。大健康产业是未来趋势,疫情之后将迎来新热点,或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和爆发式增长。
6、农村及社区的公共卫生、文化事业,做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发展机遇。
7、后疫情时代的三农培训出现新机遇。村干部、职业农民、退伍军人、新型主体的学历教育和治理能力培训,特别是疫情催生产业生态变革背景下,远程高效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区块链技术应用、三农新电商、现代农业产业生态重构、智慧化场景化农业模式的迭代升级方面,都出现了潜在需求和刚性未来。
(黄璞)
来源:凤凰网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