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媒体聚焦 中国农科新闻网发布】筑牢乡村治理人才根基 赋能三秦振兴新实践 ——陕农大2025陕西省乡村建设治理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第一期)开班

2025年11月19日 15:03  点击:[]


冬闲人不闲,充电正当时。近期,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指导、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承办的2025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建设治理从业人员专题培训(第一期)在杨凌正式开班。来自陕西省内从事乡村建设、治理与发展工作的骨干学员齐聚一堂,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教学+研讨交流+成果考核”的四位一体培训模式,汲取乡村振兴前沿理念与实用技能,为陕西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人才动力。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院长黄璞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杨凌农科培训服务中心负责人杨耀军主持仪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治理有效,核心在才。”黄璞在致辞中直指乡村建设治理的核心要义。他结合当前农业发展新形势,深入剖析了乡村振兴的核心趋势与人才需求。在产业发展方面,黄璞提出,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农业发展必须走出“内卷”困境,摒弃传统“拼产量”思维,转向“靠品质溢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针对农村人力短缺这一突出问题,黄璞强调,乡村治理与生产升级必须依靠机械化、智能化赋能。“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减少农业生产对人力的依赖,更能推动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治理等乡村建设工作提质增效。”他表示,新时代乡村建设治理人才既要懂农业、爱农村,更要会技术、善创新,才能适应"数据农村"发展需求,破解乡村发展难题。



围绕本次培训的核心目标,黄璞向学员们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实现理念更新,摆脱传统农业1.0时代的技术思维局限,树立“靠新科技、新产品增收”的现代化认知,在推动产业升级中助力共同富裕;二是推动方式转变,从“追求数量”的粗放发展模式向“追求质”的集约发展模式转型,通过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摆脱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三是强化技能提升,重点掌握手机端农业管理、智能农机操作与维修等实用技能,成为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开班仪式上,吴堡县王红利种植养殖家庭农场理事长王红利、西安市临潼区代王街道办腾达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小青、富平县麦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亚锋作为学员代表先后发言。他们结合自身从业经历,分享了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与困惑,表达了对本次培训的热切期盼。“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更多政策知识和数字化技能,带领乡亲们把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周亚锋的发言道出了全体学员的心声。



开班仪式后,培训课程正式拉开帷幕。黄璞率先为学员们带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专题授课,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发,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梳理了中央及陕西省关于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治理的最新政策导向。课程还结合“千万工程”经验案例,详细讲解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乡村规划理论与方法、人居环境整治技术与模式等核心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帮助学员们进一步明晰了乡村建设治理的方向路径。



本次培训精准聚焦乡村振兴一线需求,精心设置了四大核心模块,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体系。模块一围绕政策理论与乡村建设,帮助学员夯实理论基础、把握政策导向;模块二聚焦产业振兴与数字赋能,探索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模块三通过治理能力与实战演练,提升学员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块四则注重成果凝练与综合提升,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应用。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将结合陕西乡村发展实际,采用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分组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确保培训内容入脑入心、学以致用。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主动交流探讨,努力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乡村建设治理的实际成效。大家一致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举办这样的专题培训非常必要,不仅为一线从业人员提供了学习提升的平台,更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有助于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据悉,作为农业大省,陕西始终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此次乡村建设治理从业人员专题培训是该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陕西省还将持续开展系列专题培训,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乡村建设治理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

村干部(农民)发展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下一条:【媒体聚焦 陕农大官网】西安农业投资集团职工综合素养暨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我校开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