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媒体聚焦 今日头条发布】厚植情怀成沃野 栽得大木柱长天

2024年03月23日 17:46  点击:[]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乡村振兴聚力培育复合型人才》

作者: 黄 璞

作/者/简/介:

(黄璞,中共党员,博士。中国青年创业导师,资深乡村振兴工作者。国家一级项目管理师,高级战略规划师,(国际)注册绿色建筑工程师,高级景观设计师,高级农艺师,碳排放管理师,乡村振兴规划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师等。在城乡规划,生态修复,古树保护复壮,农文旅融合,石漠化、荒漠化、沙漠化治理、农光互补等方面有专注的实践。在战略策划、品牌建设、国学与管理等方面有专长。)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明德强能、言物行恒”的校训,确立了“以农为本、扎根陕西、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和“德技并修、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为陕西乃至干旱半干旱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建校90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26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业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被誉为“市县(区、局)长培养的摇篮、创新创业者的驿站”。学校是国家首批示范院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双高”校),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梯队。


一、“思想淬炼”为先导,“双擎驱动”出实效

学校积极履行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两大法定职责,坚持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驾齐驱、双擎驱动,创新实施“育训衔接”工程,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建设,坚持以人才振兴为抓手,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培育了一大批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 “一体两翼”成范式,“育训衔接”结硕果

学校以“党建+”为引领,培育新生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以学历教育与培训赋能为两翼,实施学分转化、学时转换措施,形成了校地联动、校企联合、育训衔接的技术技能一体化模式,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育训衔接体系。目前,学校已与省内外的23个市/县区合作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同时还建成了12个农民培育学院和社区大学。学校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驻村第一书记培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退役军官和退役军人培训、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科技特派员培训、苏陕协作培训、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中职校长培训等,线上线下融合,年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达100万人天以上。

                                                 


(二)以“培训+”为抓手,统筹推进“三进三结合”

学校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坚持以“培训+”为抓手,把着力点放到技术技能培训“进乡村、进行业、进国际”上,把发力点落到“与产城融合、与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融合”,形成了技术技能培训“三进三结合”立体化、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有力有效的服务全面乡村振兴。依托上合培训基地,年开展国际农业官员、企业高管等培训达1000人天以上;开展国际订单班、建立海外分校,为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建强人才培育平台,提升人才培育水平

学校成立了陕西省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了陕西省农民和乡村人才培育研究智库,建立了国家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了52个“1+X”培训基地。同时,学院搭建了“乡村振兴学院+田间学校+乡村学堂+专家工作室”的“院校堂室”四级技能人才终身教育平台,组建了“第一书记第一团”技能人才服务团,建立了“农民吹哨 专家报到”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机制,固化了建强一支振兴队伍、绘好一张振兴蓝图、选树一批振兴产业、护好一方绿水青山、带领一地共同富裕的“五个一”育训衔接赋能乡村振兴目标等,建构了层级浸润式乡村振兴服务体系。

                                                  

1.三个“百千工程”,两大育训成效

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中,我校构建了“大思政”育训格局,启动了三个“百千工程”,即“思政进百县千村、思政进百校千班、思政进百行千企”,实现了技能人才教育在思想淬炼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双轮驱动、双螺旋上升。

  1. 实施“三全三融合”,达成“七链齐协同”

育人机制上,我们坚持三教协同、育训衔接,实施“三全三融合”,即坚持技能人才培育全过程、全链条、全实战, 工学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力争达成“七链齐协同”,即创新链、产业链、营销链、资金链、价值链、人才链与教育链协同发力,在机制创新和守正创新上寻找最佳均衡点。

  1. “能力提升”强基础,“五化同步”见真章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育训赋能,强化学员的综合素养,提升学员政治领悟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干事创业能力、联农带农能力、致富带富能力等“五种能力”,坚持育训工作的精准化、全息化、持证化、国际化、公益化等“五化”与组织振兴为引领、人才振兴为抓手、产业振兴为重点、文化振兴为灵魂、生态振兴为底色的五大振兴实现了“五同步”。


一是持续开展“百名教授进百村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围绕五大振兴进行综合调研,了解一村产业需求、开展一场技能培训、培育一批乡村产业、掌握一手乡村数据、形成一份调研报告。

二是持续开展“万名学子进万村乡村振兴我实践活动”,结合专业实际和所在村(社区)发展实际,了解本地五大振兴的短板以及难点、堵点、焦点、痛点,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激发学生践行农业强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实践报告,为学校研究和践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一手资料。同时鼓励师生结对子,针对性解决相关问题。

三是开展千名高素质农民培育活动,探索实施高素质农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程,面向全省年培育省级高素质农民不少于1000名,线上线下结合培育村(社区)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退役军人、社会事业带头人、乡村治理带头人等超过16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聚力做好国家“头雁”线下体验式培育工作。面向全省开展九大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头雁”,实施“三种方式融合”、“三种路径组合”、“三大特色并举”、“三大创新协同”、“三种能力提升”的体验式培育,实施“四全”导师制,开展全员、全程、全实战、全产业链培育,将创新链、产业链、营销链、价值链、资金链与教育链有机结合,增强学员运用政策能力、营销链构建能力和致富带富能力。



五是持续开展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区(县)校融合持续推进杨凌“五联一抓”、彬州“五共一建”、定边“双千工程”、略阳“乡村振兴楷模区”、渭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太白“产业化巩衔帮扶工作”、延安“新电商公益助农工作”、商州“国际康养之都建设”、安康“汉江城市经济带节点城市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六是推动上合国际现代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基地建设,积极融入上合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官员和涉农企业国际培训、技术交流工作。



  1. “三教协同”齐创新,“千万工程”促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产业发展关键在人。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机制,统一思想,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集体意识,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工作经验,聚力提升学员创新能力和乡村振兴实践能力。

创新技能人才育训衔接机制,进一步激发活力;

  1. 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政行企等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需求导向,工学结合、专业标准对标行业标准、课程标准对标岗位需求,精准培养,增强供需适配性;

  2. 充分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就业创业和服务乡村振兴等能力,因类施教提升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

  3. 深度融合人社系统职业技能证书、教育系统“1+X”证书制度与岗位需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三教改革等紧密结合,做到专需匹配、岗课结合、书证融通、德技并修;

第五,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充分发挥职教优势和高等继续教育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的终身教育功能,主动融入“技能中国”建设和技能型社会构建。结合地方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以及“头雁”培育工作,为有力有效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奠定建设的技能人才基础;

第六,聚力办好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聚焦“两个确保”、“三个提升”和“两个强化”。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加强学校融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学校乡村振兴公益性服务功能,做优做实“育训衔接”,服务“千万工程”,打通乡村振兴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来源:今日头条






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

村干部(农民)发展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上一条:学院组织“头雁”体验式培育项目调研 下一条:【媒体聚焦 职教百科发布】 关于开展中华职业教育“金师计划”首批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及专家人库遴选工作的通知

关闭